当前您的位置: 首页 > 学在江南 > 教学成果 > 正文

适应未来转型,以整合创新为导向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——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

时间:2018-04-18 浏览量: 编辑: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

为适应《中国制造2025》国家战略和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需求,探索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,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以“整合创新”为导向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。这项研究历时数年,贯穿于设计类人才的全员性、全程性、全面性培养过程,改革成效初显。

在宏观层面,加强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。针对新互联技术与制造业、服务业深度融合引发的新产业变革,率先提出以“适应未来转型”为当代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目标,以“整合创新”为人才培养的核心,培养适应未来行业领域的、有社会责任感和受尊重的新型设计师与设计领导者,以适应新经济、新社会的转型挑战。

在中观层面,注重人才培养的规格设计,旨在解决设计类人才培养的标准、设计类人才的核心素养和能力特质问题。具体表现为:凸显人才培养的“整合创新”,并以此为核心构建立体型人才培养体系。在设计类人才的能力构成方面,重点打造五大核心能力,即“国际视野、设计思维、知识整合、集成创新、协作学习”。

在微观层面,着力推进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,旨在解决传统设计类人才培养的短视性、单一性、片面性矛盾。具体表现为:以“整合创新”为导向,基于设计问题的复杂性与创新性重构专业培养方案;以全球性问题挑战与产业趋势为引领,推动研究型教学深入发展;以整合创新班为试点,通过非传统专业构架实施“优秀人才培养”计划;以“联合工作坊-英文课程-交换生”国际合作体系,构建国际化协作学习情景模式;强化平台支撑,建设“设计技术实验室-创业工坊-产业联合实验室”实践平台体系;形成“从能力要求、分解到课程关联的目标要求精进,从通识、专业到综合的课程模块递进,从教学、实践到创新创业的培养环节跟进”的人才培养特色。

经过五年教改实践,设计类专业获国际国内高度认可,产品设计专业入选江苏高校品牌专业;教研平台入选国内设计学科首个教育部111引智基地、中国轻工业工业设计重点实验室;教材建设、在线课程等研究成果突出;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实践的积极性明显提高,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。该成果成为中国工业设计协会推动新时代设计教育改革的示范方案。

成果主要完成人:张凌浩、辛向阳、魏洁、刘宁、邓嵘、廖曦、杨茂川、过宏雷、赵昆伦、鲍懿喜、曹鸣、杜守帅、胡伟峰

人才体系建设思路

地址:江苏省无锡市蠡湖大道1800号     邮编:214122

Copyright 2014-2023 Jiangnan University. All rights reserved.

校内备案号:JW备230005


  • 微信服务号

  • e江南APP